上一堂世界的天然課 全球都是孩子的學校

  • 分享至Google+
  • 分享至Weibo
  • 分享至line
上一堂世界的自然課 全世界都是孩子的黉舍
上一堂世界的天然課 全球都是孩子的學校

很多人佩服我們勇於帶著兩個小小孩走出舒適圈;其實我們不是走出舒適圈,而是讓全球釀成孩子的舒適圈在進修的黃金期,讓他們在視覺,嗅覺,觸覺,味覺與聽覺的五感,可以或許充實,豐碩的接管多元的刺激。

因為相信「全世界都是孩子的黉舍,黉舍不是孩子的全球」(全球是我們的學校:黉舍不是我們的全球!),秉承這種worldschooling的精神,我們帶小小孩去摸索這個世界(那時大兒子3,小兒子1歲半)。

尋找孩子專屬的大自然神奇法寶

在為期486天的壯遊路程中,全家的足​​跡踏過馬爾地夫南馬列環礁的群島,體驗本地生活,包船在海上看瓶鼻海豚與海龜悠遊;孩子在島嶼上糊口,晚上戴著本身的頭燈,到平安水域做潮間帶視察。

在尼泊爾,我們從加德滿都坐十幾個小時的巴士到喜馬拉雅山脈中的原始村子,住在梯田裡讓孩子追逐羊群,本身親手從果樹上摘下李子,與農村的孩子一路自由安閑的探索。爸爸媽媽則接管村裡妻子婆的約請,席地而坐,在地震後的斷垣殘壁旁,喝著他們用當地作物蒸餾出來的酒,一邊加工薑黃,一邊聽著他們有溫度的故事。

我們在印度叢林的小屋中糊口,與大自然為伍:和樹林裡跳過的松鼠、一旁出入的黃鼠狼驚喜相遇;對大蜥蜴、各式蛇類等大巨細小蟲豸動物的第一手觀察,甚至摩托車行進間被飛過的大孔雀擦撞的稀罕經驗。別的,在帛琉熱帶雨林釣鹹水鱷魚,在海中觸摸不計其數的Q彈果凍黃金水母,在荒島與椰子蟹巧遇等,每次與大天然的密切接觸,都留給孩子非常珍貴的回憶。

引發興趣的自立進修

南印度泰米爾納度省、全球獨一被結合國承認的國際村(Auroville)曙光村,位於少年Pi的印度故鄉龐迪切里(Pondicherry)旁,約20分鐘的車程,一個從荒漠演化為在糊口各層面實踐永續成長理念及創意的叢林生態社區。這是一個追求人類與大天然協調共存的幻想之地,一座沒有柏油路的城鎮,為了環境以及生態,只有土壤道路的拂曉之城。

為了體驗曙光村的教育環境,我們深入當地各級黉舍擔負志工,浸淫在曙光村奇特的教育理念與做法,了解分歧型態的教育,也見證孩子在這裡的悠遊安閑。

曙光村的黉舍供應林林總總的天然實作課,大多能激發孩子的愛好,讓孩子可以因喜愛而自立進修。曙光村的共學整體TLC(The Learning Community)提供學生每週3次的自然課,孩子在講堂當選擇自己喜歡的科目進行專題研究。這種開放式進修強化了進修動機,讓他們透過自主學習接收常識。

也是以,這裡有很多年數還小的孩子,居然可以具備非常專業的知識與技術。例若有個9歲的法國孩子,因為入神於海洋生態,所以自行寫e-mail聯繫位於印度第四大城、距離曙光村有3小時車程之遠的清奈的水族館,爭奪到擔負暑期志工的機遇。這是個值得我們進修的教育方式。

回饋本身的海洋專業與熱忱

深受曙光村教育體例的打動,我也回饋自己來自誕生地澎湖的海洋專業與熱忱,帶著曙光村的學生用佈滿澎湖味的方式探索海洋。

曙光村藏身於數百萬棵樹的叢林裡,但距離不到兩公里處,就是印度洋一馬平川的海岸線與連綿數十公里的沙灘。由於本地人對環境衛生極端冷視,所以秀麗的海洋與沙岸同化重大垃圾,顯得荒誕又衝突。我們帶著學生到海邊淨灘,做垃圾分類統計分析,讓他們認識,哪些日常生涯的用品會成為危害生態的殺手,並蒐集本地獨有的貝殼標本,進行一系列的海洋生態教育。

學生對沙岸上的貝殼、海星等生物十分愛好,可是淨灘時我劃定,每一個人只能帶3個最喜好的回家,因為東西多了他們不會愛護保重。我引導他們查詢本身最喜歡的標本資料,然後在黉舍建立海洋生態資料庫。有人蒐集螃蟹標本、有的偏好絕美的貝殼,有的孩子則是對懦弱的海膽感興趣。

顛末一個學期的努力,孩子建樹了完全的海洋生態資料庫,也常常現實接觸。由於都是自己最愛好的東西,所以他們樂於本身上網查資料,或是到藏書樓尋覓資訊,然後本身手繪,將標本學名、俗稱等資訊,做出一個個的圖文並茂生態展現盒。未來如有其他的孩子碰到一樣的生物,就可以進行交叉比對,更快認識。

後來,我遇到一個以色列學生的爸爸,他告知我,孩子每天在家都邑提到Bruce(就是鄙人我)如何教他們蒐集貝殼、處置貝殼的腐肉。他家一向有潔癖的孩子居然不懼腐肉的惡臭,勤於刷洗,就為了讓斑斓的殼身重見天日。有時辰,接近美,必需顛末腐臭的考驗!

舉世無雙的抓蛇課

曙光村的小學Deepanam,小朋侪還有一堂抓蛇課。大部分的人看到蛇,平日是驚呼尖叫、逃之夭夭;曙光村的小同夥可不怕,才小一、小二的學生看到蛇就玩起來,視察手上的蛇。他們可以很清晰的分辯蛇具有毒性或是沒有,這真的很不簡單!因為其實蛇長得特別很是近似。

有個才8歲的義大利小同夥,跟我分享若何練習一條剛捕獲的野生蛇類時,我眼睜睜看著他小小的手指頭被(沒有毒的)蛇狠狠的咬了兩下,刹時手指頭就多了4個滲著鮮血的小洞!他輕鬆的告訴我:「你絕對不克不及害怕,手連抖一下都不可,否則蛇知道你怕牠,就會繼續進犯。反之,1次、2次之後,牠感覺攻擊無效,就不再會進犯人類,你可以將牠馴化。」

馴化野活潑物,連對我這類來自澎湖的鄉下小孩而言,都是聞所未聞;而我不敢碰的蛇,他們卻能如許無懼、有耐心的認識,並且進修馴化,其實十分稀奇。

有時辰,小同夥也會約請我跟他們一起爬到樹上,告知我他發現了一窩鳥蛋;或是帶著我們家的小小孩,去草叢裡尋找蟲豸、蟾蜍、青蛙,當作蛇的食品。負責他們自然課的教員,本身就是在這個村莊長大的印度人。我時常在講堂上看他接到德律風後就跨上摩托車,載著4、5個孩子(沒錯,就是6貼),有人拿棍子、有人拿捕蛇器、有人拿桶子,一溜煙的就出義務去了。半小時後他們喜上眉梢的回來,告知我此次抓了有毒的雨傘節。(本來,這裡負責捕蛇的不是消防隊,而是小一到小三的學童!)接下來,大家會圍在桶子邊,人多口雜的討論怎麼賜顧幫襯牠。曙光村的教育再度讓我們稱奇!

尊重生命的情況教育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史懷哲一貫發起尊敬生命的倫理,他認為尊敬生命的倫理應當包括所有的生命,包羅蟲豸和植物,人類不該該是登峰造極的。這份尊重生命的倫理,我們已經活著界的自然課中加以實踐。

所以,當台灣的小孩看見死掉的蠍子屍體說「好噁心」而跑掉時,我家兩個兒子蹲下來研究:「這是南海雙針蠍還是鞭蠍?」走在國度圖書館的人行道,小兒子忙著撿楓香的種子,我以為他覺得這類子可愛,問他:「你想帶回家嗎?」他卻說:「我要讓它『回家』。」不厭其煩的把一個又一個楓香種子從冰冷的人造磚道上撿起來,擲回楓樹根旁有土壤的處所。那才是種子真實的家。

頃刻間,我這成人感應汗顏;看見美妙的工具,我只想到據為己有,孩子倒是想幫助它們,回到它們真實的家。孩子用行動,為我上了一堂尊重生命的倫理課。

許多人佩服我們勇於帶著兩個小小孩走出舒適圈;其實我們不是走出舒適圈,而是讓全球都變成孩子的舒適圈在學習的黃金期,讓他們在視覺,嗅覺,觸覺,味覺與聽覺的五感,可以或許充裕,豐碩的接管多元的刺激。

美國作家史崔提夫(Walt Streightiff)很著名的一句話:「對小孩而言,世界沒有7大奇景,而是有7百萬奇景。」而在現代孩童因為3C,只剩下3種「奇景」 - 電視螢幕,電腦螢幕與手機螢幕時,我們願意讓孩子成長感官。

看更多出色內容詳見本期的將來Family

  • 未來Family
    未來Family 2018-01-03


本篇文章引用自此: http://magazine.chinatimes.com/gfamily/20180103002627-300404

arrow
arrow

    lynchjx4y2w3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